

中冶天工长治文化场馆项目荣获中国建筑业协会绿色建造施工技术竞赛一等奖
2025-04-28 10:27:35 来源:新华网 字体: 默认 大 超大
近日,中国建筑业协会公布《关于举办建筑与市政工程绿色建造施工技术竞赛的通知》(建协函〔2024〕10号)评选结果,由中冶天工承建的长治市文化场馆项目脱颖而出,荣获最高等级的一等奖。
长治“三馆一园”PPP项目位于长治核心区域,是长治人民文化自信的象征,代表着城市崭新形象。作为文化与教育融合的重点工程,它有效整合教育与社会资源,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项目涵盖职教园区、新建博物馆、新建图书馆与档案馆3个子项目,总建筑面积达62万平方米 。自开工以来,中冶天工项目团队秉持“绿色建造,智慧赋能”方针,构建贯穿设计、采购、施工全链条的绿色管理机制,创新应用多项绿色施工关键技术,致力于将其打造成绿色工程典范。
在绿色建造落实过程中,中冶天工项目团队精心编制《绿色建造实施策划方案》,并顺利通过审批,为项目推进提供坚实行动指南。针对不同层级和工种人员,开展全面系统的绿色建造教育培训及技术交底,提升全员绿色施工意识和能力;制定38项绿色建造管理制度,全方位确保节能减排措施落地,有力保障绿色建造目标实现。
为切实保护环境,中冶天工项目部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抑制扬尘,如定期洒扫,采用汽车、雾炮、道路喷淋、塔吊喷淋等设备,对裸露区域全部苫盖,设立垃圾余料回收点,采用垂直运输机械处理高空垃圾,运输车辆出场前必须清洗;确保施工车辆及机械设备废气排放达标,积极采用绿色清洁能源,在环境敏感区域喷漆时设置防挥发物扩散措施;制订建筑垃圾减量化专项方案,规范排放及回收利用流程,办理相关排放手续并按指定地点排放,土方回填严禁使用有毒有害废弃物,在办公区设立专属有害物质回收点;设置隔油池和化粪池处理生活污水,定期检测并委托清运,保留记录,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光污染和噪声污染 。
在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方面,施工现场利用钢筋废料制作马凳,实现资源重复利用;临时道路采用可周转的钢板和预制混凝土PC构件,减少资源浪费;采用合理的基坑支护方案,减少土方作业量;办公区和生活区100%配置节水器具,现场喷洒、绿化以及冲洗机具、设备和车辆均使用非传统水源,并制定实施方案和台账;通过优化钢筋连接方式、利用BIM技术排版等手段降低材料损耗,制定成品保护方案减少不必要消耗;运用基坑封闭降水技术和动态管理技术保护水资源,从施工工序、设备管理、材料采购等多方面制定节能措施,避免能源过度使用。
技术赋能也是项目的一大亮点。项目优选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从源头减少环境影响;运用BIM模拟施工、三维交底等技术,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效率;优化物资采购方案,提高周转材料利用率;临建设施采用预制装配式结构,木工棚、定型化栏杆等均采用标准化设计,提高周转次数。
此外,项目高度重视人员健康保障,实行人员实名制管理,确保所有人员持证上岗;按规定配备消防、防疫、医务、安全、健康等设施和用品,定期消毒,保持环境卫生,为食堂建立合理制度,保障人员饮食健康。
此次长治文化场馆项目获奖,是中冶天工在绿色建造领域的重大突破。未来,中冶天工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创新,为推动建筑行业绿色转型贡献更多力量,助力山西建筑行业在绿色发展道路上迈出更坚实步伐。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