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储能助力全球能源转型
2025年11月14日 11:04:23
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新型储能在中国发展迅猛,截至2025年9月底,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成为促进新能源消纳、保障电力可靠供应的重要力量。
绿色底色更亮眼 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2025年11月14日 11:02:00
在贵州遵义某水电站里,五台发电机组高效运转,与上下游水电站组成“梯级水电联合调度系统”。通过七级电站的梯级利用,贵州境内乌江干流的水能综合利用率达到87%。据了解,这7座梯级水电站装机容量共计834.5万千瓦,设计年发电量289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00万吨。
我国加紧构建安全、高效、绿色的动力电池运输体系
2025年11月14日 10:58:10
“2024年全国锂电池行业总产值超过1.2万亿元。其中,动力电池产量826吉瓦时,同比增长22.4%;出口量同比增长29.2%,产业规模连续8年全球领先。为满足产业链需求,我国正加紧构建安全、高效、绿色的动力电池运输体系。”11月13日,在四川宜宾举行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动力电池国际物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专题会上,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协会会长杨咏表示。
陕西光伏企业研究成果连续在《自然》发表
2025年11月14日 10:56:50
11月13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刊发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基绿能”)联合中山大学、兰州大学团队研发的非晶—多晶杂化背接触结构(HIBC)电池研究成果。11月10日,《自然》在线刊发该公司联合苏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研究团队在硅基叠层电池研究方向的重要进展——超薄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小面积器件效率经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认证达到33.4%,商业尺寸硅片级柔性叠层电池效率经德国弗劳恩霍夫太阳能研究所认证达到29.8%。2项研究成果连续在《自然》上发表,充分彰显陕西光伏企业在前沿技术领域的领跑实力。
中国绿色转型进入新阶段 “系统战”路径明晰
2025年11月14日 10:52:36
2025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国际研讨会近日在京召开,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清华大学等机构的权威专家指出:当转型进入深水区,单一技术路径已无法破解系统难题。虚拟电厂、绿氢、零碳园区等新业态正在重组能源、产业与金融的底层逻辑——它们既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拼图,更是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腹地。从碳市场机制创新到非二氧化碳气体精准管控,一场静默而坚定的系统性变革已全面启动。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征集陕西省碳普惠方法学及开发意向的公告
2025年11月14日 10:42:54
本次征集范围包括方法学、方法学开发意向两类。方法学分为碳减排项目方法学和个人碳减排场景方法学,是指用于规范特定领域碳减排项目或个人碳减排行为的基准线识别、额外性论证、减排量核算和监测计划制定的技术指引文件。
陕西成为我国最具规模的 输变电装备研发制造与工程服务产业基地
2025年11月14日 10:40:36
11月7日,记者从省工信厅获悉:陕西扎实推进输变电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具规模、成套能力最强的中压、高压、超高压、特高压交直流输变电装备研发制造与工程服务产业基地。
科技赋能向“新”逐“绿” “风光”无限好
2025年11月13日 10:40:56
在祖国北疆的辽阔版图上,昔日的戈壁荒漠正被一片片矗立的“白色森林”和延展的“蓝色海洋”所重塑。一场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的能源变革,在这片广袤疆域上澎湃涌动,注入着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绿”意满满 我国新型能源体系加速构建
2025年11月13日 10:35:31
近年来,我国加速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21.98亿千瓦,同比增长27.2%,约占我国电力总装机的59.1%,其中,水电装机4.43亿千瓦,风电装机5.82亿千瓦,太阳能发电(含光热)装机11.27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0.47亿千瓦。
刘振民:让绿色转型成为全球共识
2025年11月13日 10:33:23
当地时间11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在巴西贝伦开幕。当日,在于中国角举办的《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实践》边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系统阐述了中国对全球气候治理的立场、路径与行动,呼吁世界“携手推进气候治理变革”,在不确定的国际格局中重塑信任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