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构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2025年11月19日 16:43:50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动力电池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根据电池使用寿命推算,我国即将迎来动力电池规模化退役阶段。据统计,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退役总量约40万吨,回收量突破30万吨,对应市场规模超480亿元,预计2030年国内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从“退役”到“重生” 动力电池回收赛道兴起
2025年11月19日 16:36:36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二级巡视员慕颖在近日召开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已突破3800万辆,动力电池装机量超过1650GWh,预计2025年、2030年废旧动力电池产生量将分别达到37万吨和106万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不仅关乎资源循环,更涉及环境保护与产业链安全。”
新反应器让废旧电池“再生”出锂原料
2025年11月14日 11:05:52
美国莱斯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型反应器,可将废旧电池中的锂高效转化为高纯度氢氧化锂,为锂资源回收开辟了一条更清洁、更经济的路径。相关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焦耳》杂志。
年产20亿支,可减少塑料使用6000吨 毛竹变吸管 绿色又增收(神州看点·小物件里探发展)
2025年11月13日 10:37:10
在池州高新区一家竹制品企业车间内,加工设备、品选设备、抛光机隆隆作响,智能化生产线不停“吐”出竹吸管,日产量达500万支。每年,20亿支竹吸管从这里出发,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减少使用6000吨塑料,减排3.6万吨二氧化碳。
用硬核技术破解行业痛点 看“低碳博士”团队如何“点废成金”
2025年11月11日 11:06:59
如何让废弃余料变废为宝?围绕这一命题,两年间,西安培华学院郑欣博士团队,将工业生产剩余废料—镁渣变成了筑路的“黄金料”;通过研发纳米氮化硼复合粉,为高温炉窑废旧耐火砖装上“抗氧心脏”变身减碳“新利器”。这两项破解行业痛点的硬核技术,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又一次突破,也是陕西高校以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发展驱动产业升级的鲜活注脚和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2025年度符合废钢铁、废铜铝、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综合利用及机电产品再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公示
2025年11月04日 09:58:16
按照《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等规范条件及相关公告管理办法要求,现将拟公告的符合《废钢铁加工行业准入条件》企业名单(第十三批)、符合《废铜铝加工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二批)、符合《废纸加工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四批)、符合《废塑料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九批)、符合《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六批)、符合《机电产品再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第二批),以及拟变更公告名称、变更公告加工能力和撤销公告的企业名单予以公示。
陕西省工信厅关于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报废回收网点(第一批)公示
2025年10月30日 11:26:01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和省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办公室《陕西省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及报废回收利用专项行动方案》要求,现将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的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报废回收网点(第一批)予以公示。
第二次中德循环经济与资源效率政策对话成功举行
2025年10月23日 09:50:46
为落实《中德循环经济和资源效率对话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中德循环经济务实合作,10月15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负责同志与德国联邦环境部国际司负责人共同主持召开第二次中德循环经济与资源效率政策对话。双方就执行中德循环经济近期合作事项、循环经济政策进展、塑料污染治理及国际谈判、废旧电池循环利用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德国驻华使馆、德国国际合作组织有关人员参会。
面对千亿元市场规模,相关标准如何引领动力电池回收产业?
2025年10月22日 10:22:23
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完善相关标准体系至关重要。围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我国发布实施了哪些相关标准,标准实施应用的成效如何?市场监管总局17日召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化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相关情况。
煤基固废变身“绿色富矿”
2025年10月21日 10:50:10
机器轰鸣,绿意萌生。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店塔镇,一条年产60万立方米的云砼石生产线正全速运转。不同的是,它使用的原料并非天然矿石,而是煤炭开采、洗选、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粉煤灰、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这条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科研团队设计打造的全国首条煤基固废制备云砼石示范线,近日实现全线带料调试并顺利投产,标志着我国煤基固废资源化、产业化利用迈出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