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谈 | 电力市场加速互联互通 助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2025年07月28日 11:39:00
《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以下简称《方案》)立足我国当前跨经营区电网结构和电力市场发展阶段,明确了“公平对等,分类组织,界面清晰,协同高效”原则,针对不同送电场景,覆盖多类交易品种,分类设计了交易组织流程,为电力市场互联互通、联合运行搭建起坚实框架。
论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方向、路径及动能
2025年07月18日 11:57:26
在我国经济结构进入快速调整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认真研究我国煤炭企业转型升级问题。我国煤炭企业经过多年创新发展,已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总结出转型路径、升级方向及支撑动能。这些路径、方向和动能是趋势,也是规律,须认真研究思考,因企制宜加以实践运用。
专家谈丨跨区跨省电力交易让保供“更高效”
2025年07月15日 11:27:47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方案的复函》(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全面打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的跨电网经营区常态化电力交易机制正式建立,这是我国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建设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突破。近日,清华大学电力体制改革专家夏清做客经济高质量发展专家谈栏目时表示,伴随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走过十年,我国电力市场建设迎来重大突破,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跨区跨省市场联合运行,为便捷生活筑牢电力供应保障网。
以低碳发展驱动产业绿色变革
2025年07月10日 15:02:57
在全球气候变暖、资源约束趋紧的严峻形势下,低碳发展如同一股强劲的时代浪潮,引领并驱动产业进行深刻的绿色变革,重塑经济发展模式与格局。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产业的绿色变革是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传统产业大多依赖高碳能源,生产过程往往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以低碳发展驱动产业绿色变革,不但可以显著减少碳排放,有效缓解生态环境压力,还可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引擎,实现可持续发展。
【光明时评】节能低碳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2025年07月01日 16:45:12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的通知》,将“节能增效,焕‘新’引领”作为2025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主题,“碳路先锋、绿动未来”作为全国低碳日主题。系列主题活动立足新发展理念,旨在践行国家全面节约战略,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与生产模式,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助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发展新图景。
加快标准更新升级 全面支撑节能降碳
2025年07月01日 16:43:54
标准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基础性、支撑性、引领性作用。节能降碳标准是国家节能降碳制度和政策实施的基础,对提高能效、强化节能管理、引领技术进步、促进减污降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截至2025年6月,我国现行节能国家标准314项,碳排放基础和管理国家标准53项,其中强制性能效和能耗限额标准120项,基本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指标先进、实施有效的节能降碳标准体系。
解锁绿色发展新密码
2025年06月26日 11:30:59
2025年节能宣传周于6月23日在山东青岛拉开帷幕,今年节能宣传周的主题是“节能增效 焕‘新’引领”,展示我国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用能产品设备更新和能效提升、全民行动节能低碳生活等领域发生的新生事物,让节能增效成为各领域绿色转型升级的金钥匙,让更多消费者了解更多节能降碳的新技能,共同开启绿色发展的全新篇章。
电力“双碳”转型 呼唤更深层次创新与融合
2025年06月24日 11:34:58
电气化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抓手,以及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推动电能尤其是清洁电能,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显著提升。
创新破题,煤电闯关电力变革大潮
2025年06月17日 11:48:13
煤电该何去何从?不再发展、被淘汰还是迎来新生?……自我国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新型电力系统谋划构建伊始,煤电的未来一直是个热门话题、争议话题,也是一个行业难题。
安徽省淮南市水利局局长王玉虹: 以节水为墨 绘就徽风皖韵“皖”美淮南画卷
2025年06月16日 11:39:38
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北部、淮河中游,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不均,属缺水型城市,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全省多年人均水资源总量的1/2。淮南市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落实“四水四定”原则,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推动用水效率不断提高,2024年全市用水总量19.62亿立方米,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21.1%、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