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全球可持续交通认证体系”启动试运行 助力国际航运绿色转型
2025年10月13日 11:18:27
可持续燃料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当前全球远洋航运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我国发起这一国际性认证体系,既能衔接国际海事组织相关法规与国内产业实际,又能充分发挥我国可持续燃料产业优势,降低产业成本,为打造国际性可持续燃料供应、加注、交易、定价中心提供支撑,同时推动交通与能源领域深度融合。
“零碳交通”应用“多点开花” 成本“拦路虎”仍待突破
2025年10月09日 11:30:45
“双碳”目标提出五年来,交通与能源融合发生深度变革,交通零排放转型已从早期的电动乘用车试点,扩展至商用车、航运、航空及多式联运的全领域探索。中国清洁交通伙伴关系(CCTP)执行委员会主任王贺武指出,零排放不只是碳排放治理,还包括所有污染排放的协同治理。要持续推动交通与能源从以前的“孤立”发展走向深度融合。
交通运输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发布《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典型案例集(第一辑)》的通知
2025年09月17日 10:06:23
为进一步做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典型经验与创新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更好发挥试点示范带动作用,我办征集编制了《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典型案例集(第一辑)》,现予公布。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绘就城市绿色出行新图景
2025年09月16日 12:06:53
城市公共交通是保障人民群众日常基本出行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供给不断优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人民群众日常出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
二〇二五年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在济南启动
2025年09月16日 12:05:56
9月12日,由交通运输部、公安部、民政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开展的2025年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在山东省济南市启动。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扬,山东省副省长宋军继出席活动并讲话。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出席活动。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 绘就城市绿色出行新图景
2025年09月16日 10:25:20
城市公共交通是保障人民群众日常基本出行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坚持技术创新、智能升级、系统管理,西延高铁在施工中 —— 用智慧与责任书写绿色答卷
2025年09月15日 11:51:24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延高铁是陕北革命老区的首条高铁。在日常项目施工中,中铁二十局、中铁电气化局、中铁隧道局等参建单位始终将生态保护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坚持环境保护与工程建设统筹规划,通过技术创新、智能升级和系统管理,走出了一条高质量的绿色施工之路。
我国每天超2亿人次绿色出行 新能源公交车占比超80%
2025年09月15日 10:27:26
记者从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联合开展的2025年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上获悉:目前,全国每天有超2亿人次选择绿色方式出行。其中,每天有1亿人次乘坐轨道交通通勤,1亿人次乘坐公交穿梭街巷,2400万人次选择共享单车骑行,“优选公交、绿色出行”逐渐成为人民群众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
城市道路碳排放有了精准刻画工具
2025年09月12日 11:52:06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遥感与数字地球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力团队,成功提出一项创新技术——将“全景人工智能”(以下简称“全景AI”)与多源走航观测相结合,实现了对城市道路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高时空分辨率精准刻画与溯源,清晰揭示了二氧化碳排放的时空动态特征及驱动机制。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可持续城市与社会》。
交通运输业能否“氢”装上阵?
2025年09月12日 11:38:31
10年前,当第一批电动卡车崭露头角时,长途货运领域仍被柴油车牢牢占据,但受限于续航和充电时间,电动重卡续航能力始终难以突破500公里大关。2022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到2035年氢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显著提升的目标,此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氢能产业集群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