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点燃“绿色引擎” 智慧管理助力“双碳”目标落地
2025-03-28 11:46:23 来源:三秦都市报 字体: 默认 大 超大
3月27日,记者走进西安高新区的思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安公司”)智慧能源数字化集中控制中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智能监控大屏,北京、福建、浙江、陕西等11个省市40个项目的实时数据在“综合能源平台”上跳动,每一个数字都代表着能源的高效流转。
“这只是一部分,我们的业务已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智慧综合能源服务项目超过120项。”站在屏幕前,战略市场总监何乐指着不断变化的节能曲线告诉记者,思安公司累计节能量已达3600tce,减碳量更是高达9949万吨。
这些亮眼的成绩不仅来自技术的积累,也来自不断强化的市场竞争力。思安公司已连续三年获评中国节能协会“综合能源服务优秀企业”,并荣获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荣誉,同时获得中国节能协会工业领域节能服务公司5A认证。
高载能行业:让“被浪费的热量”成为绿色财富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能源的消耗往往伴随着大量热量的流失。这些看似无用的余热,如何变废为宝?思安公司给出了答案。
记者了解到,在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的智慧综合能源项目中,思安公司通过余热回收、储热设备改造和智能调度优化,使整体节能率提高了22%,减碳率在15%至30%之间。
“过去,这些余热大多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白白浪费。现在,我们通过余热锅炉、热交换设备和智能管理系统,把这些‘流失的热量’找回来,重新利用。”思安公司研发总监刘正宁介绍,这套系统不仅适用于汽车制造,还能广泛应用于钢铁、有色、化工等高载能行业,为企业降本增效、助力绿色发展。
轨道交通是城市能源消耗的大户,尤其是地铁站,空调、照明、通风系统的能耗占比往往超过50%。如何在不影响乘客舒适度的前提下降低能耗?思安公司用“智慧”给出了答案。
“空调什么时候开?开多大?照明如何调节?我们通过AI算法综合分析客流量、室外温湿度、设备工况等因素,让系统自己‘思考’,实现精细化调控,让乘客体验更好,同时又节省能源。”刘正宁介绍,该项目目前已覆盖西安地铁1、2、3号线共74座车站,每个站每年能省13万元,节能率达到25%。
数字化管理:让企业拥有自己的“能源大脑”
除了设备改造和储热技术,思安公司还为企业量身打造了一套智慧化能源管理平台,通过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和AI算法,让企业的能源管理变得更加智能化。采用“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让企业可以“零投入”享受节能收益。换句话说,企业不用花钱买设备,而是通过节能后节省的电费来支付改造成本,实现“双赢”。
截至目前,思安公司已获授权专利138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108项。并参与制定5项国家标准,技术创新实力雄厚。
助力“双碳”目标:让绿色转型“看得见、摸得着”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趋势。思安公司正以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为高载能行业、轨道交通、公共建筑等领域提供可复制的绿色转型路径。
事实证明,结合智慧管理和储热调峰技术,不仅可以快速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还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我们不仅在节能,更在创造一种全新的能源管理方式。”何乐告诉记者,公司的固体储热技术为国际领先,交通装备制造业智慧综合能源解决方案、高载能行业储热调峰方案为行业首创;他们参与制定国家标准五项,储热专利全球第六,公司获得国家、省、市、行业荣誉和表彰近百项。
他表示,未来,思安公司将继续深耕技术研发,推动绿色能源在更多行业落地,为我国工业结构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升级及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创新实践。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