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木 民营经济绿色蝶变奏响资源型城市转型“奋进曲”
2025-04-29 09:20:44 来源:三秦都市报 字体: 默认 大 超大
神木市一角。
龙华振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温室大棚种植的果蔬。
碧麟湾景区。
在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地过渡带的褶皱里,神木这座曾以“黑金”煤炭书写经济传奇的资源型城市,正以民营经济为笔,在绿色发展的画卷上挥毫泼墨,实现从“黑金”到“绿金”的惊艳蝶变。在这场转型大潮中,民营经济勇立潮头,在智慧农业的沃野、文旅融合的胜境、能源升级的赛道上多点绽放,奏响了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
2024 年,神木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达 841.9 亿元,占 GDP 比重 33.6%,新增经营主体 1.14 万户,带动 20 万从业人员撑起城镇就业的“半壁江山”。这组数据,是民营经济在神木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更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有力见证。
村企携手 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踏入神木市沙峁镇石角塔村,神木市龙华振兴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龙华农业”)的温室大棚宛如一片涌动着希望的绿色海洋,在阳光下闪耀着勃勃生机。大棚内,51 株香蕉树挂满了沉甸甸、金灿灿的果实,这“南果北种”的奇妙场景,恰似神木市民营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绿色转型的灵动音符。
时针回拨至 2021 年,龙华农业与石角塔村结成“发展联盟”,双方携手踏上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基地的新征程。项目总投资概算达 1.6 亿元,基地精心规划为生态种植区和生态养殖区两大板块。
公司进驻后,以帮扶起步、联合发展、共促振兴为发展思路,创新推出“党支部 + 龙头公司 + 农户”的发展模式。公司总经理贺江林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成为沙峁镇石角塔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智囊”,为村庄发展出谋划策、保驾护航。
土地平整后,50 座现代化的温室大棚在窟野河边整齐排列。龙华农业总经理助理王文伟介绍:“我们的大棚配备了先进的温湿度自动调控系统,能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需求,精准调节环境参数,为农作物打造最适宜的‘生长家园’。大棚内种植了 40 余种瓜果蔬菜,通过科学规划和错季上市策略,经济效益显著。”
除了温室大棚种植,公司积极探索多元种植模式。在 4000 株经济林的林下,套种了黑豆,这种套种模式让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土地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据测算,每亩地年收入超 8000 元,增收效益十分可观。
王文伟感慨,从前期的大棚建设到人才引进,神木市政府给予了实实在在的帮助,补助资金高达 800 多万元,让企业资金无忧。在技术指导方面,公司从山东寿光引进先进种植技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为瓜果蔬菜健康生长筑牢根基。
曾经的石角塔村,主要种植红枣、小杂粮和酸枣等农产品,虽种类丰富,但因缺乏产业支撑和现代化农业技术,农民收入有限,村庄发展滞后。龙华农业的到来,为石角塔村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板”。
“公司吸纳了 60 余名劳动力,本村村民占多数。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每人每天工资 180 元,还有全勤奖,收入不比在县城打工少。”王文伟介绍,公司还流转了村子 1000 亩撂荒土地,每年支付给村集体 50 万元土地租赁费用,为石角塔村发展提供了稳定资金保障。
未来,公司计划继续优化种植结构,在隔壁村租用 500 亩土地,投资 1.4 亿元发展养殖产业,实现种植养殖经济内循环,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让石角塔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文旅融合 打造民营文旅“新标杆”
4 月 26 日,碧麟湾景区内,1600 米高空玻璃漂流上欢声笑语不断,268 米玻璃吊桥上游客打卡拍照。这个总投资 3 亿元的景区,仅用三年时间就从 3A 级景区跃升为 4A 级景区,2024 年接待游客 15 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 2000 万元,成为神木市民营文旅发展的“闪亮名片”。
碧麟湾景区位于神木市迎宾路街道解家堡村,距神木市区仅 10 公里,交通便利。景区总占地面积达 4200 亩,其中水域面积 500 余亩。2019 年 7 月 4 日正式开园,以生态农业为依托,集休闲旅游、研学拓展、近郊游乐、康养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形成水上、陆地、高空三大板块,拥有20余个旅游项目,满足不同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景区的繁荣不仅为游客带来欢乐,更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景区直接提供数百个就业岗位,让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在景区带动下,周边农户纷纷开设民宿、农家乐,生意红火,人均年收入不断增加。
为提升景区竞争力,碧麟湾景区积极谋划冬季旅游项目,打造冬季冰雪产业。目前,景区已建成中高级雪道 5 条,全力配合陕西省首届冬运会筹备工作。不久的将来,游客在碧麟湾景区就能体验“春游园、夏避暑、秋赏景、冬玩雪”的四季旅游乐趣,实现全年旅游无淡季。这片曾经的黄土沟壑,正上演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碧麟湾景区董事长李成碧介绍,在景区发展过程中,神木市委、市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政府不仅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改善景区绿化和河堤环境,还给予 700 多万元资金支持,助力景区项目创新和服务提升。”
政策护航 激活民营经济“一池春水”
作为榆林市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神木市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展现出强大决心与智慧。近年来,神木市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以“三个没有变”为遵循,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创新、服务优化等举措,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激活民营经济“一池春水”。
在稳增长实践中,神木市构建“周调度、月帮扶、季点评”全周期经济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民营经济发展动态,发现问题并迅速解决。建立副市长包抓、百名干部驻企的“一对一”服务机制,通过“陕企通”平台实现诉求响应闭环管理,确保企业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以精准滴灌式政策扶持,为 120 余户企业注入 9200 万元发展动能,助力企业轻装上阵、快速发展。
技术创新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神木市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共纳统工业技改项目81个,完成技改投资 47.87 亿元。85家企业启动数字化转型,引入先进信息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此外,新增省级研发中心 2 个、市级技术中心 4 个,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化,创新火花不断迸发,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科技动力。
产业升级是神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工业领域,实施“链长制”管理,加强产业链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原煤、兰炭、聚氯乙烯产量分别增长 3.3%、7.4%、10.5%,规上工业增加值逆势上扬 9.3%,展现强大发展韧性。在商贸流通领域,创新消费场景,举办促销活动,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激发消费活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 114 .92亿元,限上社零增速达 22.9%。在外贸进出口方面,尽管国际形势复杂,但神木市外贸企业成绩不俗,外贸进出口总额达 16.55 亿元,实现 13.63%的亮眼增幅。特别是 380 户规上企业总产值3690.43亿元(含反馈),彰显产业链强大韧性和市场竞争力。
从智慧农业示范园到零碳工业园,从 5G + 工业互联网改造到新能源矩阵布局,神木民营经济正书写从“黑金”到“绿金”的转型答卷。这种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实践,不仅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神木方案”,更彰显了民营经济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在能源升级方面,神木市积极推动传统能源产业绿色转型,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发展新能源产业,逐步减少对传统能源依赖,实现能源结构优化升级。
资源型城市的突围,是政府搭建舞台、企业创新求变、群众共享成果的协同进化。神木,正以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奏响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激昂“奋进曲”,向着绿色、创新、共享的美好未来奋勇前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