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陕西
2025-09-09 11:19:21 来源:陕西日报 字体: 默认 大 超大
省政协委员、渭南市政协副主席 李文革
“十五五”时期,我省应积极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陕西。为此建议:
一、明确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定位。把“十五五”时期作为实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目标的承启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12345”体系,即聚焦一个核心目标,到2030年基本建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范省;推动两大价值转化,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陕西模式”,培育碳汇交易“西部枢纽”;实施三维空间管控,划定秦岭生态保护红线、黄河沿岸生态缓冲带、城市开发边界刚性约束区;推进四项制度创新,试行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终身追责制,推行重点园区“环保管家”服务模式,完善排污权跨区域交易机制;突出五大工程引领,开展秦岭国家公园创建工程、陕北百万亩碳汇林建设工程、关中城市群“无废城市”集群建设工程、陕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全省智慧环保提升工程。
二、推进生态系统整体保护。坚持巩固优势、突破瓶颈、补强短板、提高质效。建设秦岭数字化监管平台,构建“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传感器”的“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完善黄河干支流生态补偿机制,在渭河、无定河流域试点“水质改善阶梯奖励”政策。创新陕北矿区治理模式,开展“光伏+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三、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落实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兼顾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发展需要,主动做好项目承接。全力打造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实施“陕南绿色产业倍增计划”,打造西咸新区近零碳排放示范区。
四、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强化政策支持、科技引领、制度变革,实现从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跨越。制定秦岭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建立环境信用与绿色金融联动机制,设立环保产业基金,依托秦创原组建生态环保创新联盟,构建覆盖乡镇的“三秦环保卫士”志愿者网络。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 刘曌琼 刘枫整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