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圈村:绿电点亮新生活
2025-09-24 11:20:07 来源:陕西日报 字体: 默认 大 超大
在蔡圈村,一台台风力发电机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9月12日摄)。 本报通讯员 卢云云摄
本报通讯员 卢云云
在地处毛乌素沙地南缘的定边县,年平均风速6米/秒的大风曾让红柳沟镇蔡圈村村民安大虎最头疼。“以前,一刮风,沙子就往屋里钻,地里刚出的苗子也被掩埋。”9月9日,他站在村口,指着远处缓缓转动的白色风机叶片说,“现在,我们村到处是绿色,沙子少了,连风都成了宝贝疙瘩。”
安大虎所在村庄的山峁,如今被几十台百余米高的风力发电机环绕。这些单机容量5兆瓦的风力发电机是定边150兆瓦风电项目的核心。
“以前一到春秋季,早上起来,院子里就是一层黄沙。现在好了,天是蓝的,山是绿的,人的心情格外舒畅。”安大虎笑着走向他的糜子地。地头不远处,大片深蓝色的光伏板在坡地上整齐铺开,与风力发电机巧妙配合——风起时,风机叶片转得欢;晴天时,光伏板默默吸收着阳光。
定边县曾是陕西“一油独大”的能源县。因为产业单一,蔡圈村的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下老年人守着几分薄田。
转机始于10多年前。2011年,砖井镇黄湾村的山梁上建起了陕西“第一座风电场”——国电繁食沟风电场。起初,村民好奇地观望着这些“大风车”,随后他们发现,“大风车”一转,村里就有钱了。
随着新能源项目建设不断推进,近5年,定边县通过“以资源换项目”策略,成功引进了中材科技(榆林)风电叶片有限公司、陕西建工新能源(定边)风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等一批装备制造企业,形成了从发电到装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
同时,这些企业招工时优先选用本地人。9月12日,在中材科技(榆林)风电叶片有限公司,31岁的蔡圈村村民毛乾穿着工装,仔细检查百余米长的风机叶片。他深有感触地说:“以前觉得家乡只有黄土和风沙,现在发现‘风’也能‘吹’来工作。”
在定边县,像毛乾这样因新能源产业而回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定边县获得省市批复和列入计划的风光发电项目111个,总投资超600亿元。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650万千瓦,年输送绿色电能约100亿千瓦时。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