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与世界共赴一场“城市之约”
2025-10-21 11:08:34 来源:西安日报 字体: 默认 大 超大
2025年世界城地组织理事会会议暨联合国工发组织“城市之桥”十周年特别活动开幕式现场。 (资料图片)
与会嘉宾齐聚古城。 (记者 李欣 王旭东 摄)
新闻媒体聚焦大会。 (记者 李欣 王旭东 摄)
与会嘉宾参访西安,在西安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嘉宾们踊跃试驾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感受“中国制造”的力量。 (记者 李欣 摄)
■记者 闫珅 郭旭
秦岭叠翠流金,城郭烟雨含章。
十月的西安,迎来盛会——2025年世界城地组织理事会会议暨联合国工发组织“城市之桥”十周年特别活动。
10月16日至18日,两大国际组织携手,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位嘉宾齐聚,其中72位为外国省长、市长,共赴这场“城市之约”。
在兼具历史底蕴和开放基因的千年古都,新老朋友欢聚,通过这座贯通古今、联结四海的“桥”,共同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无限可能。
1 为什么他们都选择了西安?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UCLG)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两大国际组织,首次“牵手”举办活动;而自2016年发起、已成为推动全球城市工业发展旗舰项目的“城市之桥”系列活动,也在十周年的关键节点首次走出奥地利维也纳,选定西安作为首个中国承办城市。
那么,他们为何不约而同选择西安?
两大国际组织的“西安之约”,既是双方深化协作的主动选择,更是全球城市对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渴求,背后更彰显着对西安的高度认可。
作为全球城市合作的“领航者”,世界城地组织是全球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与地方政府国际组织,覆盖24万个城市、城镇及区域,服务全球70%的人口,此次召开的2025年世界城地组织理事会会议,更是其年度规模最大的机制性会议与全球城市治理经验交流的核心平台。
联合国工发组织作为联合国多边技术援助机构,自1972年中国当选理事国并连任至今,始终积极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等,为全球城市工业发展注入动力。
西安与两大国际组织的深度联结,早已跨越十年时光。
2012年,西安成为世界城地组织会员城市;2019年、2022年,西安两度当选联合主席城市,这不仅是全球城市对西安发展的高度认可,更让西安成为中国城市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代表。2021年,世界城地组织亚太区旅游委员会落户西安,目前已有13个国家47个城市加入,让西安成为亚太城市旅游合作的核心枢纽。
2024年10月,联合国工发组织第九届“城市之桥”活动在奥地利维也纳举办,西安作为中方主宾城市应邀参会,不仅组织相关企业集中展示本地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成果,更成功申办2025年“城市之桥”盛会,为这一国际平台落地西安奠定基础,让古都成为连接全球的重要“桥梁”。
2 西安入选的“三重密码”
西安既是两大国际组织“首次携手”开展活动的举办地,也是“城市之桥”首次落地中国的承载者。这份选择,不止源于“老朋友”多年合作的“熟络”,更源于西安的三重核心优势:历史赋予的厚度、开放释放的活力,以及经得起全球审视的发展实力。
从历史维度看,西安是“桥梁”所在地的优秀选择。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西安承载着中外文明互鉴的千年记忆,这份独特属性也得到国际人士的认同。瑞典萨拉市议员、世界城地组织特使卡罗拉·贡纳森便表示:“我们常说‘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明晰未来’,西安将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读懂这座城市,会为我们打开城市治理的新思路。”
从当下国际合作视角看,西安的角色清晰而关键。作为中国政府明确规划的国家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西安既是彰显中华文明的“标识地”,更是全球城市协作的“连接点”。这份定位绝非空谈:中国-中亚西安峰会让全球目光聚焦西安,中欧班列(西安)化身连接亚欧的“钢铁驼队”,一系列世界500强项目落地背后的“西安效率”,更持续擦亮其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口碑。
在城市发展领域,西安更成为全球城市治理的“参考样本”。近年来,通过世界城地组织的347场会议,西安持续分享中国式城市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其探索也成为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借鉴。
正如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代表兼执行干事法图·海达拉所说:“西安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更在不断焕发新的活力。通过推动绿色出行、数字治理和可持续城市规划等创新举措,西安像一个充满生机的‘城市实验室’,不断探索未来城市的可行模式,也为全球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3 收获满满的一场双赢之旅
“智汇未来城・桥接全球梦”——此次盛会除了完成各常规议程,看产业、谈合作、话未来,为各个城市搭建起高效对话的平台,也为西安搭建了一座链接全球的“机遇之桥”。
在机制性成果层面,世界城地组织召开8场核心会议,覆盖世界理事会会议等法定议程,明确了下年度计划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等专题的推进路径;联合国工发组织同步举办7场高级别活动,这些会议不仅推进了国际组织的机制性事务,更构建起“问题-经验-方案”的闭环,为中小城市特色化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在合作落地层面,西安主办的城市治理和产业创新展,集中呈现了绿色出行、数字治理等领域的“鲜活实践”,获得与会各方好评;中外企业交流会推动能源、基建等领域合作意向落地;城市考察等人文活动则突破经贸范畴,拓展了全球城市文化互鉴的空间,无论是外国嘉宾还是中国城市都收获颇丰。
此次会议的深层价值,更在于凝聚全球治理共识。三方通过签署《城市可持续发展意向书》,确立了“创新转型、宜居优先、安全发展”的合作基调,与中国“绿色低碳智慧城市”等倡议相呼应。正如世界城地组织主席所言,会议推动全球城市达成“创新需兼顾包容性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共识,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地方实践提供了指引。
4 西安如何用好这座“机遇之桥”?
对西安而言,这场首次落地中国的“城市之桥”活动,既提升了国际影响力,扩大了“国际朋友圈”,又增加了更多深度嵌入国际产业的接口,正带来多维度的发展机遇。
通过“城市之桥”,西安的“国际朋友圈”规模与层级进一步提升。盛会期间,西安市与南非德班市签署发展友好城市关系意向书;此前,西安已通过世界城地组织缔结4个友好交流城市、1个友好城市,此次与德班的合作,标志着西安在非洲的友城网络得到了新的拓展。
南非德班市市长西里尔·夏巴表示,德班将发挥物流、港口、航运优势,与西安的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资源形成优势互补,深化多层次、多领域务实合作。
借助“城市之桥”,西安企业正更深地链接全球产业链。“外事、外经、外贸”协同发力,在中外企业交流会、产业创新展一系列活动中,从智能钻探设备到新型节能材料,从跨境电商到海外工程服务,西安企业展示的不仅是“西安制造”,更是技术的全方位创新力,是标准、服务和商业模式的全面链接。
正如世界城地组织副主席、厄瓜多尔皮钦查省省长保拉·帕邦所感慨:“十年前曾到访西安,如今西安制造业与工业势头强劲,兼顾市民福祉与文化保护,实现发展与保护平衡。参观城市治理和产业创新展后,我高度认可西安产业创新成就,推动双方关系、搭建技术合作桥梁将为皮钦查省带来新的机遇。”
与此同时,“城市之桥”也让西安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外省长、市长纷纷点赞西安发展,让“西安经验”进一步走向全球。伊朗德黑兰市市长阿里礼萨·扎卡尼认为,此次会议为全球城市提供了经验交流平台,西安分享的成果可供其他城市借鉴,德黑兰与西安合作潜力巨大,城市合作既能助力地方发展,也能为区域及全球和平发展作出贡献。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