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两山”理念 赋能“低碳”共富路 —— 镇安抽水蓄能电站绿色低碳高质量项目促生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2025-11-07 10:48:23 来源:陕西日报 字体: 默认 大 超大

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是推进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项目孕育出的“抽水蓄能+康养”“抽水蓄能+文旅”等业态,有力助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案例背景。商洛市镇安县抢抓“双碳”目标机遇,全力推动项目落地建设。先后建成上下水库、输水系统、地下厂房等,安装4台单机水轮机组,总装机容量140万千瓦,年抽水电量31.21亿千瓦时。
二、主要做法。
(一)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牢记绿水青山“金不换”。围绕全市“一都四区”目标,确立了“一厅四地”发展定位,始终把绿色低碳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为发展抽水蓄能提供了坚强政策支撑。
(二)坚持建设和保护并重,捧牢生态资源“金饭碗”。电站建设以绿色环保工程为首要遵循,下水库沿用天然河道,严控库盆山体开挖面积,施工中高标准执行环保措施,实现“零排放”“零泄漏”“零污染”。
(三)拓展区域共建共享,用好绿色发展“金钥匙”。充分发挥项目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带动强的特点,加强与旅游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实现“建好一座电站、改善一片环境、带动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连锁反应。
三、主要成效。
(一)护“绿底色”,实现高水平保护。项目建设以来,移栽秦岭蕙兰3000余株,年繁育放流鱼类2500余尾,区域内森林覆盖面积达82%,生态环境质量优良区域占比达99%。
(二)抢“新赛道”,做强新兴产业。加速上下游企业集聚,带动制造业、服务业发展,全县非公经济占比提高2.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三)走“低碳路”,助力降碳提质。机组全部投运后,每年节约标煤约11.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0.5万吨、二氧化硫约0.28万吨,助力镇安及周边实现“双碳”目标。
(四)牵“牛鼻子”,打造新增长极。项目累计产生利税2.5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37万个,后期还将以打造“抽水蓄能+康养、抽水蓄能+文旅”为重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专家点评 黄玫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副主任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碳汇与生态价值专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的投产发电,标志着西北地区和陕西省在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作为西北首个开工建设、陕西第一个建成投产的抽水蓄能电站,它不仅实现了陕西省调节型电源的新突破,更为西北电网增添了一个重要的“绿色充电宝”,对于提升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能源项目,更是一个集能源、康养、文旅等多业态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通过“抽水蓄能+康养”“抽水蓄能+文旅”等新业态的探索,该项目为秦岭山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商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商洛市尾矿资源综合利用中心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