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 记者 齐琛冏】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引擎之一。10月20日—22日,被誉为中国风电“风向标”与“晴雨表”的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 2025)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举办。
本届大会以“推动全球能源转型,携手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全球风电领域专家、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产业链近千家企业全面展示风电全产业链的最新技术与成果,“创新剧场”则继续吸引风电企业发布最新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共同开启一场关于风电未来、能源变革与可持续发展的对话。
风电在绿色转型中具有巨大合作潜力
在全球范围内,风电装机容量正在迅速增长,成本大幅下降。陆上风电是一个经过验证的成熟技术,拥有广泛的全球供应链和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预计未来几年海上风电将迅速增长,深远海风电可以在向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过渡中发挥重要作用。
CWP 2025开幕式由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主持,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同光、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梁志鹏、挪威王国驻华大使戴伟恩、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大使级副馆长宋博安、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全权公使霍齐德、西班牙驻华大使馆一等经济商务参赞方少龙分别致辞。
我国风电装机规模连续15年位居世界第一。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在致辞中表示,将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坚持本地消纳和外送消纳并重,加快推进以沙戈荒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二是规范有序推动省管海域的海上风电开发,积极稳妥推进深远海海上风电有关工作。三是推动风电集成发展,不断拓展“风电+”模式。四是同上合组织其他国家一道实施新增“千万千瓦光伏”和“千万千瓦风电”项目,依托“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等平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化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挪威王国驻华大使戴伟恩介绍,基于在海上石油和天然气运营方面的能力,挪威建立了世界领先的海上供应链,可以提供全面、有竞争力和高质量的服务。 绿色转型是挪威应对气候变化和实施出口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风电被确定为实现增长的关键领域。风电是绿色转型中一个具有巨大合作潜力的代表性行业。
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大使级副馆长宋博安提到,海上风电是实现丹麦2050年碳中和目标的基石。丹麦和中国都坚定地致力于绿色转型。不仅制造业需要更多的绿色能源,不断发展的航运业同样如此,使用绿色氢氨醇是航运业实现脱碳的重要途径。在航空领域,对可持续航空燃料的需求正在上升。要加快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满足不断增加的绿色能源消费需求。
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全权公使霍齐德表示,展望未来,海上风电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围绕研究、创新、示范性项目开发等开展国际合作。我们需要创造性和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如海上风电制氢、综合能源岛和多用途海上平台。希望通过中荷之间更密切的合作,能够加快这些新兴领域的进展。让合作之风引领我们走向更绿色、更清洁、更可持续的未来。
展示风电全产业链创新成果
今年,在超过10万平方米的展区内,全球风电龙头企业悉数到场,上千家风电全产业链企业携带创新成果参展,本届展会的参展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中展示全球风电产业链的最新技术与成果,从整机、核心零部件到蓬勃发展的储能、氢能等衍生领域,真正实现“全产业链”覆盖。
国际化是历届CWP的一大亮点。今年,有来自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家国外企业参展,德国、英国、丹麦、挪威等国家的企业则组团参展。这反映出外资企业持续看好中国市场,积极在中国获取和寻求合作机会。
面对波澜壮阔的风电市场,如何通过新技术和新场景铸就风电价值增益新生态,明阳智能在展台给出解决方案。由明阳自主研发的双转子漂浮式风电平台“明阳天成号”以双机头、单点系泊、下风向设计、混凝土浮式基础等创新技术,定义深远海漂浮式风电的技术边界。今年9月,2025年西北太平洋最强台风“桦加沙”过境,明阳天成号成功抵御台风袭击,再次证明其强大的安全性与运行稳定性。
在“创新场景产品方案区”,明阳集中展示了针对超低风速、超强台风、超高海拔、沙戈荒、东海南海、渤海湾以及深远海等多元复杂场景的创新机型与定制化解决方案,旨在为客户提供发电效率卓越、运行稳定可靠且度电成本更低的全场景覆盖产品。
近年来,风电产业的技术竞争焦点已从单纯提升单机容量转向追求单机综合效能。为适应市场变化,华锐风电正式发布的SL6250/230新机型,满足不同条件下风速风区的生产发电需求,并具备“高可靠性、高智能性、高收益性”的特点,获得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和北京鉴衡认证中心的权威认证。
华锐风电SL6250/230机组采用双馈技术路线,搭载110米以上碳纤维叶片、齿轮箱低速端集成TRB+TRB轴承配置的驱动链、三电平电气系统、滑动偏航系统配合低磨损摩擦片,以及主动电网支撑技术。同时,该机组融合了超感知与新型智能控制策略,结合高塔筒设计方案,可广泛适用于“三北”地区、中东部及南方各类低风速风区。
3天时间里,20多场论坛,议题涵盖时下行业热点,满足不同领域专业人士的深度交流需求。针对前沿领域,如AI、低空经济、碳足迹核算、ESG等,设置了多场专题论坛。此外,还举办了以“构建韧性产业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为主题的圆桌对话,以及分别以“新趋势下中国风电集成化创新发展模式”和“中国风电供应链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两场企业家论坛。
《风能北京宣言2.0》发布
CWP 2025开幕式上,《风能北京宣言2.0》正式发布,全球1000多家风能企业的代表联合发布了《风能北京宣言2.0》,结合实现气候目标和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客观需要,提出了风电产业中长期发展目标以及需要采取的行动。
《风能北京宣言2.0》提出,为实现1.5℃目标,到2030年全球需累计开发风电27亿千瓦,到2035年风电累计装机达到43亿千瓦以上。中国风电“十五五”期间年新增装机容量应不低于1.2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500万千瓦,确保203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3亿千瓦,到2035年累计装机不少于20亿千瓦,到2060年累计装机达到50亿千瓦。
为加快风电产业发展,《风能北京宣言2.0》发出五点倡议,包括“制定与气候目标相适应的产业规划”“结合新形势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政产学研携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动风电集成化融合式发展”“持续深化国际合作促进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