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 记者 齐琛冏】1月10日,第七届中国能源传播大会暨ESG品牌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大会以“传播绿色理念·传递社会责任”为主题,数百位能源行业同仁在现场就能源品牌建设和ESG落地实践进行了深入交流。
论坛由华夏能源网、华夏双碳能源研究院主办,中国经济传媒协会新媒体分会、商道融绿、能量学院联合主办。国家能源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玉清,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韩文科,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京能集团原副总经理、中电联常务理事、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王永亮,中国经济传媒协会副会长刘灿国,晶澳科技品牌副总裁、可持续发展官李京、协鑫能科副总裁霍广钊,天合光能助理副总裁、集团风险控制管理部兼ESG管理负责人吴肖,金风科技董事长助理兼市场总监侯玉菡,中国责任投资论坛秘书长、商道融绿副总经理钱强等多位嘉宾出席大会。
能源企业实现以责任引领的增长是ESG落地方向
ESG是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的综合评估。自2004年提出以来,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当好“减碳先锋”,做好ESG这道“必答题”,是能源企业尤其是能源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建设责任品牌的必然选择。
国家能源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玉清在大会开幕致辞中表示,在中央“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能源产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低碳转型、绿色发展成就斐然。中国新能源是应对气候危机的重要力量,为全球绿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面对各种挑战,中国新能源需要不受干扰地继续壮大自己,牢记“发展才是硬道理”;同时,也要顺应潮流、融入国际,以ESG为抓手讲好中国能源故事。
针对能源行业如何落地ESG战略、提升品牌价值,张玉清还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做“长期主义”的践行者;二是与全球拉齐ESG水准,做国际社会的合格公民;三是融入当地、融入国际,做中国品牌和中国文明的传播者。
华夏能源网创始人兼CEO王康鹏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在亮眼成绩下能源产业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方面,风光储等新能源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产能过剩、价格暴跌、过度内卷等问题,打乱了产业发展节奏,打击了从业者的信心;另外一方面,传统能源产业增长乏力、转型缓慢,旧的能源体系已适应不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新型能源体系构建面临诸多阻力。
王康鹏认为,破题的关键在于转换发展模式,要从追求数字引领的增长,转变到追求以责任引领的增长。能源企业实现以责任引领的增长,正是ESG建设的落地方向。以ESG为引领,将为能源企业带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品牌美誉度、加速出海与国际接轨等实实在在的价值。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韩文科以《绿色低碳引领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题发表演讲,他表示,“双碳”背景下,中国能源政策的主要着力点包括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等。
韩文科认为,“十五五”期间,中国将重点推进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展望中国能源的中长期转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推进终端用能高比例电气化;二是以风光为主体实现电力系统绿色化;三是建设统筹、多元、智能化的新型电力系统。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以《碳中和与ESG治理:新变革、新共识与新挑战》为题发表演讲。柴麒敏表示,ESG理念与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不谋而合,是推动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动力。当前国内ESG处于由起步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从更加系统的维度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标尺”。
柴麒敏还表示,新能源领域当下出现的问题,并非资源性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制度性、结构性的问题。只有创新制度、改革机制,才能保障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使其成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
用ESG实践讲好能源品牌故事
“ESG是一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全方位变革,全球亟需重塑可持续发展商业生态,光伏行业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将助力企业稳健经营和创造长期价值。”晶澳科技品牌副总裁、可持续发展官李京在以《晶澳科技可持续发展情况与ESG表现介绍》为题的演讲中表示。
参会企业代表纷纷表示,ESG已从理念倡导进阶为企业发展的刚性需求,是企业立足当下、赢得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协鑫能科副总裁霍广钊表示,对于协鑫来说,回顾往昔,科技创新始终是前行的动力源泉;展望未来,商业向善依然是坚守不变的价值追求。ESG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路径,指引协鑫在每一个决策中融入头部企业的担当。
金风科技董事长助理兼市场总监侯玉菡表示,中国的风电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以及技术创新能力之强,在全球范围内走到了“无人区”。要让风电这样的可再生能源形式被全社会接受,承担起能源转型的重任,需要做好如下三点:一是讲好绿色能源故事;二是增强碳达峰自信;三是传承风电人精神。
协鑫集团ESG高级总监张潇潇表示,未来,全球市场对每一家光伏企业的碳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个光伏行业都要从中发现机遇,追求更高附加值的低碳产品,走精准降碳之路。
华夏双碳能源研究院执行院长王冰凝表示,很多企业的ESG部门成立时间还很短,但应该承担起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就是引导企业的决策者,去真正地重视起ESG工作,真正地将ESG实践落地。
《榜样的力量:2024中国能源上市公司ESG50报告》发布
在本届大会上,华夏能源网与商道融绿联合发布了《榜样的力量:2024中国能源上市公司ESG50报告》,这是国内首个专注于能源上市公司的ESG榜单报告。报告选取了申万行业分类中能源相关的63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商道融绿ESG评级结果,最终公布出50家ESG综合绩效领先的优秀能源上市公司。
本次发布的“ESG50报告”,上榜企业分布在风电光伏新能源(21家)、储能电池电动汽车(9家)、石油煤炭天然气(7家)、发电电网电力设备(13家)四大类,有极强的行业代表性和公众权威性。
根据评级结果,上榜的50家企业中达到A级的共有17家,占比超过1/3。此外,50强企业的ESG表现比上一年整体有较大提升。报告显示,50家上榜企业,与2023年的评级相比,有19家企业评级提升,其余均为持平。
“ESG50报告”同时公布了中国能源上市公司的整体ESG表现。2024年,能源行业上市公司ESG平均分为56.65分,高于同期全部A股的平均分53.83分。从ESG绩效提升程度来看,能源行业上市公司ESG平均分较2023年提高了5.71%,高于同期全部A股(4.53%)和沪深300(5.58%)的增幅。
此外,从环境、社会、治理三个维度分别来看,能源上市公司ESG平均分也均高于全部A股平均水平。分议题来看,能源上市公司ESG平均分也大部分高于全部A股平均分。尤其在产品管理方面,能源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分值69.2,不只高于全部A股平均分,也高于沪深300平均分。
不过,与沪深300的平均分(66.05分)相比,能源上市公司仍有一定差距。具体来看,能源上市公司在环境政策、能源与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员工发展、供应链管理、社区、商业道德和合规管理等议题上,与沪深 300 仍存在一定差距。这意味着能源行业ESG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尚需全行业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