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 记者 齐琛冏】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绿色设计是推动全球低碳进程的重要源头和引擎。3月31日,由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主办的“2025中关村论坛·世界绿色设计论坛”上,来自中国、比利时、加拿大、法国、新加坡、意大利等20个国家的50余位政府机构、科研院所、高校、行业组织及领军企业和权威专家代表共同围绕绿色设计与碳中和、绿色设计工程师赋能企业可持续发展等话题进行探讨,发布最新研究成果,助力全球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
“碳中和”全球共识呼唤绿色设计领域合作
“不少地区应对气候变化、迈向碳中和的任务十分艰巨。绿色设计和技术创新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巴基斯坦经济合作组织科学基金会(ECOS)主席赛义德·科玛尔·塔耶比在会上表示。他介绍,绿色设计与技术创新可带来劳动力生产率提升、能源效率提升、创造现代就业机会、包容性经济增长、绿色贸易与投资等。
前比利时驻华大使、比利时驻华终身荣誉大使帕特里克·奈斯(Patrick Nijs)在致辞中表示,绿色设计是推动全球低碳进程的重要引擎,绿色设计是一切的摇篮,中欧需要共同努力应对全球挑战。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指出:“40多年的绿色职业生涯让我深刻体会到,绿色设计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具有源头性、引领性、全局性的功能。绿色设计贯穿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路径,尤其是在气候治理、能源转型、城市韧性、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他强调,绿色设计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可以系统性地降低交通和建筑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相信绿色设计是从源头破解全球环境问题的金钥匙,也是建立美丽世界的阳光道路。
巴基斯坦驻华科技参赞汗·穆罕默德·瓦齐尔认为,绿色设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实践,它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举例道,中国和巴基斯坦在很多绿色设计领域的合作项目,比如很多氢能发电项目建设中都体现出了绿色理念。中国有很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举措,在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很多的经验值得借鉴。此外,在中国施工方案加持下的沙特阿拉伯红海新城项目广泛使用了先进的太阳能光伏技术,助力在沙漠地区实现太阳能自给自足。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韩耕在致辞中介绍了北京在绿色发展中的重要实践和成果。他表示,城市要发展,首先要有顶层设计,要做绿色设计,绿色设计是实现绿色发展的源头手段和前进的路径。北京将以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为目标,通过绿色设计重构城市发展逻辑,为全球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北京方案。
欧盟气候政策专家安薇薇在“中欧绿色城市与绿色设计合作展望”的主题演讲中表示,地区和城市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城市快速发展以及对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另一个挑战是气候变化。“人和经济运转系统的平衡非常重要,中国近年来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在平衡环保和经济发展方面,这些都值得欧洲地区借鉴。”
构建绿色可持续城市需要培养大量绿色设计人才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副主席,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总规划师吴晨提出,在绿色设计方向上,人们更愿意为绿色技术带来的直接、可见的效应买单,如节能效果、空气质量提升、光伏太阳能等对生活成本降低的绿色技术。他呼吁,绿色技术的核心理念应当是以人为本,将技术与人的需求紧密结合,而非单纯地追求认证标签,不加针对性地一味技术堆砌。
绿色设计是系统性思维,城市是复杂的巨系统,需要多领域的协同才能实现良好运转。绿色技术的设计与实现,离不开绿色设计人才,背后是从事绿色设计的行业推动者与绿色设计教育者的加入。
据介绍,绿色设计工程师是绿色发展的最优实践者,具备跨学科知识和技能,能够在产品、项目、工程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不仅能够带来经济效益,还能创造显著的社会和环境效应。
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唐潇风看来,要有效地为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做人才储备,工程人才培养需要几个理念上的变革:一是对工程活动的理解需要从传统的生产性活动转向对绿色设计的理解;二是对工程师的理解从传统的技术人才转向职业人才;三是在工程人才培养的场域上从传统的以高校为主体,转向结合高校、政府部门、企业与社会组织的共同体或者综合体。
谈起绿色工程师的能力要求,挪威皇家科学与文学院院士杨涛提出,要有跨界融合的能力,有数字智能驾驭能力,并一定要做好转换赛道、持续进化的准备。
绿色设计工程师代表、海信集团公共技术部副总经理常雪松分享了企业发展中的绿色设计实践。海信集团秉持全生命周期绿色设计和产品集成化设计,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以结构升级、材料创新和能效提升三大作为主要着力点,并持续推进数字化产品平台,持续推进产品的绿色低碳升级,以家电的产品创新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世界绿色设计组织已于2023年开始筹备绿色设计国际标准编制工作,现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在论坛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张晓刚,世界绿色设计组织标准委员会主席汪华林为四家“绿色设计国际标准参编机构”企业授牌。世界绿色设计组织标准委员会秘书长、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院长汪军介绍,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绿色设计国际评价标准总则的草稿阶段编制,还有8个子标准待编制,希望更多践行绿色发展的企业能够加入绿色设计国际标准的建设工作,不断提升绿色设计的国际话语权与企业品牌影响力。
“世界绿色设计之都”花落广州白云
论坛上,经世界绿色设计组织评审委员会评审,广州市白云区正式获授予“世界绿色设计之都”称号,成为全球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区域。
《广州市白云区申请世界绿色设计之都创建报告》显示,近年来白云区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将新能源和新型储能产业纳入“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将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纳入“六大百亿级”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突破500亿元规模。
其中,在清洁能源方面,白云区成功落地全国唯一国家级新型储能创新中心,培育引进了云韬氢能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推广氢燃料电池车超1000辆,新建光伏面积达38万平方米;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白云区把握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趋势,成立了全国首个新城建产业联盟,推动新城建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在绿色建筑方面,白云区新增绿色建筑18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100万平方米,打造广州首栋高层近零能耗建筑,推进“湾区新岸”改造等新型建筑工业化试点,全面推行绿色建筑标准。
世界绿色设计之都委员会主席、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磊介绍,“世界绿色设计之都”评价标准包括五个维度,社会维度强调绿色生活的福祉;经济维度强调经济增效的包容;环境维度体现环境可持续;创新维度注重绿色创新驱动;治理维度注重构建协作的关系。
白云区人大常委会二级巡视员周立东表示,接下来,白云区将持续优化政策环境,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产业服务体系,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吸引全球英才共谋绿色发展,推动绿色设计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