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 记者 齐琛冏】从冶金、能源到科学和教育,中俄两国的经贸与技术合作涵盖领域日益广泛。近日,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生态理事会俄方主席奥列格·德里帕斯卡(Oleg Deripaska)在北京就中俄合作前景接受记者采访。他表示: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积极合作,在相关领域合作仍有巨大潜力。
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生态理事会俄方主席奥列格·德里帕斯卡(Oleg Deripaska)
“在技术合作方面,中俄两国的工程师在过去几年进行了紧密交流。我们在能源领域展开合作,改造现有发电站,并建设新的发电站。”德里帕斯卡告诉环球网记者,中国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太阳能和风能领域。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积极合作,重点关注环境和可再生能源。俄罗斯阿穆尔州的风电厂建设项目已接近完成,这得益于中方的经验支持。
展望未来合作的潜力,德里帕斯卡提出,数字经济将带来能源消耗的大幅度提升,能源消耗最高可达总量的25%。在中国6.5%的电力用于为数字技术提供动力,到2035年,这一数字可能会翻两番。这就需要为人工智能工具、数据中心、云技术和电子商务开发能源基础设施的新方法。
除了清洁能源生产,低碳冶金也被德里帕斯卡认为是俄中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他介绍,俄罗斯的铝在出口方面具有优势,尤其是在环保和碳足迹方面,这为其在中国市场赢得了更多机会。
近年来,中俄贸易额迅速增长,现在已经突破2400亿美元。在德里帕斯卡看来,这一数字仍远未达到极限,双方未来有望合作的突破性领域包括量子计算、氢能、人工智能和新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