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转型成共识,把握电力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关键阶段
能源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主战场,电力行业更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可再生能源发电分会副会长刘映华表示,电力行业在污染防治与气候治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实现了空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双下降,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稳步攀升。为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他提出行业发展的三大核心命题:“新型电力系统如何实现‘源网荷储’全链条高效协同?煤电如何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完成清洁化升级与定位转型?新能源供给比例持续提升背景下,消纳难题与安全防线如何双向筑牢?”
全联新能源商会低碳减排专委会副秘书长王社平表示,我国电力行业已在减污降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和气候治理贡献了中国力量。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代理中国区总监万薇回顾了过去十多年来电力行业在减污降碳进程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伴随着煤电超低排放改造等减排措施的实施,电力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在过去十余年减少了90%以上,超低排放超严的控制标准使中国建立起了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同时,中国能源电力结构转型也在不断深化,特别是“十四五”以来,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经超过了煤电装机。“中国电力行业清洁低碳转型进程,为亚洲乃至全球更多国家提供参考价值。”万薇表示。
破解中国电力行业清洁低碳转型瓶颈
当前,中国能源电力转型正处于关键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阶段,能源结构也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王社平表示,电力行业的清洁低碳转型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一方面新能源装机规模持续扩大,需要破解消纳利用、电网适配等现实挑战;另一方面,化石能源的可靠有序替代,需要技术创新和机制保障双轮驱动,通过煤电的角色转型、储能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荷侧资源的协调调度等,共同推动能源电力系统向更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方向演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金涌表示,能源电力行业的清洁低碳转型,对于大气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有着关键意义。我国以风、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可开发资源丰富,为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新能源加速发展的同时,煤电自身也在积极寻求绿色低碳转型,未来其尚存灵活调峰等价值,可通过快停快启动等方式与风光发电协同。此外,储能技术高效协同,将共同保障能源系统的安全供应稳定。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首席专家陈宗法介绍道,“十五五”期间将推进“新一代煤电升级行动”,核⼼⽬标是灵活低碳:“⾼效调节、清洁降碳”,即能否提升深度调峰、快速爬坡的灵活调节能⼒,以及清洁低碳的发电能⼒,以持续⾼质量服务新型电⼒系统建设。煤电要成为促消纳、保供应、稳系统的“多能型选手”,灵活发电是灵魂,低碳发电是⽅向,清洁发电是基础,⾼效发电是关键,智能发电是标配。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空气质量项目总监张伟豪系统回顾了过去十年我国电力行业减污降碳成效:火电厂主要大气污染物,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实现了大幅下降。2024年相比2014年,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均下降90%以上,氮氧化物排放降幅接近90%,十年间三个污染物的排放绩效下降都在90%以上;风光水的装机总量增加了300%以上,风光装机总量则增加了1000%以上,风光水发电量增加了160%以上,风光发电量增加了900%以上。可再生能源在发电结构中的占比逐年提高,到去年已超过3成,在去年新增发电量中占到了8成多,对于电力供应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他同时提醒道,火电大气污染物排放和供电标准煤耗已连续两年不降反升,这是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需进一步研究解决。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锚定三大核心问题
以清洁电能替代作为燃料的化石资源是能源电力行业的绿色清洁化转型的关键一环。对此,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资深专家郭炳庆表示,关注荷侧资源定位十分重要,因为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过程中,一切能源生产与输送均需合理适配用户负荷的用能需求。通过政策和市场机制,推动、引导、吸引多种市场主体参与荷侧资源柔性化改造,将荷侧资源由成本型变为资产型资源,进而推动解决新型电力系统高比例可再生电力消纳的问题,旨在实现负荷柔性化(灵活负荷)。电力系统的一切活动,包括发电、输电、配电和运行管理,是为了实现安全、可靠、经济地满足用户(负荷)的用电需求。
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战略研究室主任闫晓卿提到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三大核心问题:“保障安全供电,确保有效容量与灵活调节能力充裕;统筹绿色低碳转型,提升新能源发展质量与系统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治理现代化程度,完善电力市场机制、保障公平有序。”对此,在安全供电方面,需确保电力系统有效容量的合理充裕度,确保灵活调节能力的合理充裕度,始终坚持电力系统统一调度;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方面,需高度重视新能源发展规模、结构、布局的优化,提高新能源构网友好性,高度重视系统成本规模、结构、布局与消化。同时,加快构建与新型电力系统相匹配的治理体系,推进电力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就是以安全治理夯实发展基础、以规划治理优化演化路径、以市场治理释放行业活力、以碳治理服务全面绿色转型、以法治治理保障良好发展环境,实现规划引领、科技为驱,市场配置、电价为基,监管全域、安全为先,法治保障、平等为要,高质量推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