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深化河湖长制推进渭河综合治理
2025-11-05 11:18:37 来源:陕西省人民政府 字体: 默认 大 超大
10月27日,在咸阳渭河渭柳湿地,芦苇摇曳、流水潺潺,秋色宜人,市民或散步赏景、或驻足远眺,静静享受着这份惬意与美好。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正是咸阳市渭城区深入推进河湖长制,建设幸福河湖的生动体现。
渭河咸阳市渭城区段河堤长6.15公里,西起咸阳湖统一广场秦渭交界处,东至上林大桥。自河湖长制全面推行以来,渭城区以“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为遵循,通过“一河一策”织密治水网络,构建起三级河长联动、智慧监管赋能、全民参与护河的格局,为河道安澜与生态提升打下了基础。
“以前巡查全靠脚力,现在有了无人机‘空中助力’,隐蔽处的问题也能一目了然。”咸阳市渭城区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局水利科科长王照荣介绍,如今,“空中巡查+地面徒步”联动,使巡查效率和精准度大幅提升。
这样的高效联动,离不开制度体系的坚实支撑。王照荣说,“区级河长每月1次、街办河长每周1次、社区河长每周2次”的三级巡查机制,再加上6项专项制度,形成了及时发现、闭环处理的流程。
今年汛期,该体系的实战效能凸显。10月12日21时06分,渭河咸阳水文站监测到最大流量达3370立方米/秒,超过警戒线。工作人员通过全覆盖摄像头实时追踪水情,同步开展河道巡查与流域隐患排查;同时,堤防巡查员与社区干部联动收集、研判水情信息,通过扩音喇叭循环播报避险提示。各部门紧密协作,最终平稳处置此次险情。“你看这些救生圈,每月都要检查充气量,关键时刻能救命。”王照荣指着堤防上的救生器材说。
治理成效最直观的体现是渭柳湿地的蝶变。“这里以前是臭水沟,滩地杂草丛生,没人愿意靠近。”市民蒋湘荃站在公园木栈道上,望着眼前碧波荡漾、草木葱茏的景致感慨,“如今真是大变样,成了我们家门口的乐园。我每天都要来锻炼。”近年来,渭城区通过滩区整治大幅提升区域水质,年回收利用再生水150万立方米。繁茂植被引来候鸟栖息,让这里变成了集绿化、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生态乐园”。
“护河不仅要靠制度约束,还要靠全民参与。”渭城区河湖长制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苏莹介绍,渭城区通过“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宣传活动,发放河湖保护手册万余份,同时公布举报电话,邀请群众共同监督,让护河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如今,这份治理答卷有了明确的数据印证:渭城区出境断面水质连续4年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看着河道从昔日的‘脏乱差’到如今的‘清绿美’,作为渭河咸阳市渭城段治理的参与者,我们内心满是获得感和幸福感。”苏莹说,下一步,渭城区将持续深化河湖综合治理,以恢复自然河滩生态系统为核心,统筹生态、生活、环境空间,着力构建“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幸福河湖。(通讯员:崔亦馨)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