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矸石“重生”背后的科技密码
2025-09-30 10:42:51 来源:陕西日报 字体: 默认 大 超大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据统计,全国煤矸石的堆存量早已突破70亿吨,且每年以5亿吨至7亿吨的速度递增。据测算,若能将全国每年新增煤矸石的60%进行资源化利用,将创造近千亿元的产值。
如何啃掉煤矸石资源化利用这块“硬骨头”?近年来,我国在煤矸石综合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2024年煤矸石综合利用率比2020年提高3.1个百分点。科技进步为煤矸石综合利用打开了全新局面。与填埋、简易铺路等传统处理方式相比,科研团队通过超细粉碎、物理分选、高温煅烧等工艺,将煤矸石中的硅、铝、碳等有价值成分精准提取并高效利用,制成建筑骨料、生态土、微晶材料,让煤矸石“变废为宝”。
科技助力煤矸石综合利用,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资源利用角度看,实现了“变废为宝”的循环发展,既减轻了环境压力,也产生了可观的经济价值;从地区发展角度讲,这种循环经济模式不仅为传统资源型地区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还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注入了强大动力。
当前,煤矸石综合利用的全面推广仍面临诸多挑战。由于煤矸石成分复杂,其高效分离提取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相关项目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阻碍了产业化的快速推进;标准的缺失以及跨部门协调不畅等问题,制约着产业的健康发展……要破解这些难题,需产学研用各方持续协同创新,进一步完善激励政策体系,积极培育市场需求,为科技成果的落地创造良好条件。
利用科技让煤矸石“重生”的诸多实践,证明固体废弃物可以通过合理开发实现资源化利用。当前,我国仍有粉煤灰、冶炼渣、建筑废弃物等大量固体废弃物未得到合理利用。这些尚未被高效开发的“沉睡资源”,亟待通过科技创新“点亮”其潜在价值。我们相信,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必将在更多领域创造“点石成金”的奇迹,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动能。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