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阳光醇氢电动助力双碳目标
2025-11-10 11:39:34 来源:中国能源网 字体: 默认 大 超大
11月7日,由工信部甲醇汽车推广应用专家指导委员会主办,主题为“推广甲醇汽车应用,发展绿色甲醇产业,助力零碳目标实现”的2025北京甲醇能源峰会成功举行。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董事长周建群在本次峰会作了《液态阳光醇氢电动助力双碳目标》的主题演讲。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与大家探讨甲醇能源在交通领域的实践与发展。
新能源是国家战略,也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目前主流的新能源,如电、氢,最大的痛点是不如液态能源便捷高效。吉利早在2005年就开始进行甲醇动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经过21年实践总结认为,甲醇是风光电的最佳载体,是液态的电和液体的氢、是液态的新能源,其环保性、经济性、安全性,特别是可持续性都是最有利于国家能源自主的能源形式。
一、立足国情实现能源自主,醇氢电动彰显中国特色
1. 我国能源禀赋是“多煤、缺油、少气”,能源自主、能源安全一直是我国的头等大事,“双碳”目标也是在此前提下推进的。当前我国一方面大力发展风光电等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挥好其能源压舱石的作用。甲醇既是煤基清洁燃料,又是液态化的氢基燃料,可以由风光电制氢耦合煤化工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实现大规模制备,实现煤的零碳高效利用,在当前已成熟的技术工艺下,每生产1吨零碳甲醇可以消纳1.375吨的二氧化碳,实现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我国每年排放高浓度CO2约80亿吨,利用其中十分之一合成零碳甲醇,可制备绿色低碳甲醇约6亿吨。
同时,生产甲醇的过程也可以把不稳定的风光电能源转化为稳定的绿色液态甲醇新能源,是风光电的最佳载体。又因为甲醇的储氢能力极强,1立方液氢含氢70kg,而1立方甲醇含氢148.3kg,因此甲醇也是最理想的液态化的氢基燃料,是未来发展氢能必不可少的能源。
2. 在甲醇能源的基础上,吉利用21年打造了醇氢电动技术,它是在电动化基础上,把甲醇燃料和甲醇发动机作为能量的储存和转化的单元,充分发挥了甲醇液体能源能量密度高、储运成本低、补能便捷、安全可靠等优势。目前吉利最新一代与博世合作开发的醇氢动力系统热效率已达50.3%,而且相较国六柴油车,PM污染物排放降低98%、一氧化碳降低88%、氮氧化物下降82%,并且醇氢电动每升甲醇可以发2度电以上,折合电价可以在1元/kWh以内,燃料成本可比柴油降低32%-52%,不仅可实现绿色零碳,而且经济性优势也非常突出,可以快速实现燃油替代。
醇氢电动是电动化的升级。目前纯电动和氢燃料技术路线存在续航不足、补能不便、重量大、低温衰减、成本高昂等主要痛点。醇氢电动技术可以同时解决以上问题,以重卡为例:与纯电动对比,醇氢电动重卡购置成本低10%;续航里程可以达到1500公里以上,不存在纯电动的续航问题;甲醇燃料冰点为-97.6℃,北方冬季可以正常使用;自重低、拉货多,运营效率可提升20%以上。以醇氢电动搅拌车为例,经过实际运营比较,年运输30万方混凝土,纯电动搅拌车需要21台,醇氢电动搅拌车仅需15台即可,比纯电方案可少采购6台车。而与氢燃料电池对比,醇氢电动重卡购置成本不到其三分之一,且运营成本与纯电动相当,每公里可以比燃油车节省1-2元钱能耗成本。
3. 液态的甲醇可以利用现有油气管网实现低成本大规模长距离运输,可最大化利用现有基础设施。我国西部是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风光资源储量巨大,但能源消费主要在东部,我国长期以来存在能源输送的难题,如长三角火力发电所用煤炭需要长距离从西部运至当地,运输成本高,资源浪费极大。如果将西部的风光电、煤炭转化为低碳的液态甲醇能源,再利用现有的油气管网运至东部,预测每升成本可控制在0.1元以内,可极大缓解我国能源运输的压力。我国现有的12万座加油站终端也可以直接改造使用,每个储油罐改造成本仅5-10万元,远远少于建设一个加氢站1200万元、换电站800万元、超充快充站150万元的投资。发展甲醇能源和醇氢电动无需投巨资重新建设电厂、电网、补能系统,是我国实现能源变革成本最低的路径。
二、推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位一体打造醇氢生态
1. 吉利历经20多年的投资开发和市场推广,目前运营的醇氢电动汽车已超5万辆,相当于全国氢燃料汽车保有量的两倍,累计里程超230亿公里,形成核心专利400余件。醇氢电动技术历经4次迭代升级,目前已经拥有1.8L-15L的全系列甲醇发动机,打造了醇氢电动轿车、重卡、轻卡、小微卡、LCV和客车在内的全系列道路车辆。特别是在2014年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成立后,醇氢电动在经济性上的优势很快被商用车领域认可,并填补了低温、长途这些纯电动难以覆盖的场景。
2. 凭借经济便捷的优势,当前醇氢电动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汽车,在非道路领域已经拓展出了船用、矿机、装载机、挖掘机、发电机组的醇氢电动解决方案。醇氢电动更适应非道路场景的突加突卸性能,在实现绿色环保的基础上,运行效率较传统燃油提升20%,还可实现高端设备的国产替代。醇氢电动系统排放比传统燃油动力降低90%以上,实现近零碳排。目前由吉利旗下的远程新能源商用车提供动力的醇氢电动矿机、装载机、挖掘机、发电机组已在全国多个省份批量投放。在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十多座矿山运行的醇氢电动矿机已超千台,最大运行时长已达15000h;醇氢电动发电机组在全国多座油田、矿山投入使用,在极寒、缺氧、生态环境脆弱的条件下,为项目提供了清洁、稳定的“不间断电力”。
3. 全国首艘醇氢电动集散两用船——远醇001号已于10月20日在上海首航,正式投入商业运营。这艘新船与柴油船舶相比,能源成本降低42%,排放下降98%;与纯电船舶相比,购置成本下降24%,能源成本下降11.5%,续航里程可达到同吨位纯电动船舶续航的4倍以上,为行业绿色化转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示范方案。
4. 当前,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打造了醇氢生态,从醇氢电动全产业链探索研究和产业布局,并制定了“1.2.3.3”生态战略。以醇氢电动产品推广为核心,围绕资本与产品市场双轮驱动,甲醇制备、甲醇加注、醇氢动力三位一体协同发展,能源发展零碳甲醇三步走。在甲醇能源端,吉利打造的全球首个十万吨级低碳甲醇工厂已于2023年在安阳投产,是我国首套、全球规模最大的利用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工厂。2023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主火炬燃料采用的就是这个项目生产的低碳甲醇,成为亚运会历史上的第一次创举;
在甲醇加注方面,与中石化等合作改造的甲醇加注站已经在多地运营。目前全国重点区域和重点路线已经建设900多座甲醇加注站,预计到2027年底,全国将建成4000座甲醇加注站,实现加甲醇像加油一样便捷;
5. 在醇氢电动的推广上,远程与博世、采埃孚等国际一线零部件企业合作开展醇氢电动的研发。产业合作上,吉利刚刚与上港集团签约,双方将充分依托上海区位、产业、政策优势,围绕绿色甲醇标准制定、加注及内河醇氢电动船舶运力协调推动等工作展开深度协同,加速醇氢电动产业生态在绿色航运的推广。
三、顶层设计逐步完善,醇氢电动利好政策陆续出台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密集落地,绿色甲醇作为绿色液体燃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从试点示范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近年来,国家发改委、交通部、财政部陆续发文,聚焦老旧营运货车、城市公交车等报废更新,出台多项利好政策推动醇氢路线发展。截至目前,国家部委与各省市已出台70多个支持醇氢汽车推广应用的政策文件,2014年8月,国家在航运领域也出台了相应政策鼓励甲醇船舶的推广。
今年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新印发的《节能降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明确提出支持绿色甲醇生产项目,这意味着绿色甲醇项目可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的直接资金支持,将显著降低项目投资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性。这是继今年5月国家能源局启动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后,国家层面再次出台支持绿色甲醇产业发展的重磅政策。
醇氢电动作为液态新能源具有比纯电动、氢燃料等传统新能源技术更加突出显著的优势,是最适合中国国情、最有利于国家能源自主的能源形式,更适合成为解决能源自主的可持续碳中和新能源体系。远程将持续协同产业链上下游战略伙伴,共同发挥醇氢电动产业生态示范效应,以液态新能源助力“双碳”目标落实。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