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2025-02-28 14:26:06 来源:三秦都市报 字体: 默认 大 超大
秦岭博物馆。
二龙山水库。
商洛望江楼。
莲湖公园。
2024年,商洛市生态环境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助力经济社会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过去一年,该局坚持系统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护好蓝天,扎实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演练,推进重点任务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守好碧水,组织实施工业废水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水污染防治项目8类45个,严管排污口,保护水源地。管好净土,强化源头管控,推进“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调查,保障重点建设用地安全。
过去一年,该局坚持从严监管,坚决筑牢秦岭生态屏障。严把执法关,实现企业产污、治污设施全天候监控,扎实开展执法行动,立案查处环境违法企业122家,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7件,居全省前列。严把监测关,中心城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完成并与省生态环境厅联网,省控空气自动站交叉运维工作考核保持在全省前列。严把安全关,修订《商洛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规范化管理危险废物,应急演练57次,形成“企业+园区+流域”三级水环境风险防控体系。
过去一年,该局坚持精准发力,压茬整改突出环境问题。高站位推进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高标准推进黄河警示片、生态环境部长江局反馈问题整改,高要求推进丹江锑污染治理。
过去一年,该局坚持生态优先,持续激活绿色发展动能。优化审批服务,完成并发布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成果,对121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建立环评管理台账。深化减污降碳,提前完成减排项目43个,率先在全省开展市县两级温室气体清单报告编制,成功入选首批深化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申报国家及省生态环境专项资金项目53个,争取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专项资金6.33亿元。
过去一年,该局坚持共建共享,不断厚植生态文明底色。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邀请环境部专家来商做专题培训,山阳、镇安获第二批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命名。以建设“美丽蓝天、美丽河流、美丽山林、美丽城市、美丽乡村和美丽产业”为目标,起草实施方案。赴浙江举办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培训班,宣传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推进生态文明“六进”活动,开展生态环境科普宣传。
过去一年,该局坚持党建引领,聚力打造生态环保铁军。丰富党建主题活动,营造干事创业氛围。抓深纪律整顿,排查廉政风险点并制定防控措施。抓实作风建设,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实施青年理论学习提升工程和“党内法规制度落实年”“强作风锻造生态环保铁军 提能力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开展各类培训、练兵、比武活动,干部能力持续提升。
通过一系列努力,生态环境工作亮点纷呈。一是空气质量再上新台阶。综合指数3.10,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7天,同比增加13天,均排名全省第二;PM2.5年平均浓度26微克/立方米,排名全省第一。二是水质改善实现新突破。11条主要河流25个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标,8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城市水环境质量同比提升5.54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三。三是土壤治理取得新成效。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3%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累计完成675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达到55.83%,位居全省前列。四是问题整改取得新进展。第二轮省环保督察反馈24个问题、黄河警示片披露3个问题及生态环境部长江局调研反馈36个问题均完成整改,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涉及10个问题完成整改8个、2个正在整改,圆满完成第三轮省环保督察配合保障。五是监管效能实现新提升。市、县(区)8家环境监测机构均取得省级监测资质,在丹江流域建成8个锑浓度自动监测站,市环境监测站在国省实验室能力验证考核中连续4年获得“满意”结果;建成并运行重点涉气企业用电监管系统,在全省率先开展“陕豫鄂”三省跨区域跨流域协同执法;累计受理环境信访投诉395件,投诉量同比下降39.51%。六是环境保护构建新格局。将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列入市委综合协调议事机构,并将碳达峰碳中和、林长制、河长制、水土保持等工作领导小组职责整合纳入其中;建立排污权承诺动态清零机制并实施排污许可容缺受理;完成225条权责清单事项编码工作并在陕西省权责清单统一发布平台公开发布;完成并发布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成果,12个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实现全覆盖。七是生态安全构筑新防线。入选小微企业危险废物收集试点城市;完成省对市辐射事故应急“盲演”现场考核。创新“叫应”“库库联动”应急工作机制,高效完成主汛期3次市域内丹江干流涉锑应急处置。八是减污降碳交出新答卷。2024国际排联沙滩排球赛U19世界锦标赛,荣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大型活动碳中和证书,成为陕西首个“零碳世锦赛”。商洛市入选全国首批国家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九是项目建设积蓄新动能。2024年策划申报中央和省环境保护项目53个,进入中央和省项目储备库33个,争取中央和省专项资金6.33亿元,争取资金较上年增长4.63%。十是党建工作呈现新气象。持续强化作风建设,累计开展帮扶115次、指导服务企业400余家,为民办实事78件。机关党委创建为全市首批“模范机关示范单位”“提标创优模范机关先进单位”“五好”党委,“生态文明先锋,蓝天碧水卫士”党建品牌被命名为全市十大“示范党建品牌”。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