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卫士”改革出圈!靖安打造全国生态执法新样板
2025-03-04 14:35:02 来源:中国能源网 字体: 默认 大 超大
靖安县是江西省首批入选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县之一,“一产利用生态、二产服从生态、三产保护生态”的“靖安模式”曾得到国家层面充分肯定。近年来,为持续巩固绿色生态品牌,靖安县从2022年起在全省率先推动“生态卫士”综合执法改革,做足做好“合”的文章,有效整合多部门、各层次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力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改革实践成功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并被纳入第一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集中办公,加大综合执法“合”的力度。靖安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整合公安、水利、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林业、市场监管等7个部门执法资源,专门设立“生态卫士”综合执法中心,明确其为全县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联动执法机构。指派公安机关牵头负责,从其他成员单位各抽调两名执法人员集中办公,实行统一管理。先期梳理54项常见、多发破坏生态环境事项,形成执法清单,由综合执法中心负责开展信息统筹、分析研判、线索核查、先期处置、案件移交等联动执法工作。“生态卫士”综合执法中心的成立,相当于组建了一支20余人的队伍集中开展生态环境领域执法,执法力量得到明显增强,改变了以往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中心自成立以来,共办理破坏生态领域案件375起,其中,查处行政违法案件305起,破获刑事案件70起,对相关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明显加大,执法质效显著提升。
上下联动,拓展综合执法“治”的宽度。靖安县成立由县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综合执法领导小组,发挥综合执法中心指挥棒作用,统筹林长制、河长制资源,接受综合执法中心的统一调度。建立“生态警长”制度,明确乡、村警长线索收集、先期处置、案件侦办等职责。将11个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纳入“生态卫士”综合执法工作体系,吸纳全县305名巡河员、190名护林员、1114名村民小组长为“生态卫士”的群防群治力量。建立联络员档案,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公布有奖举报电话,增强广大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将触角延伸到村组一级,构建起县、乡、村、组四级生态保护网络,形成以执法中心为主导,上下联动、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
规范执法,统一综合执法“严”的尺度。靖安县在现有体制框架内,通过机制创新,推动生态环境执法高效、便捷、规范运行,建立“生态警长、联席会议、联合执法、资源共享、行刑衔接”5个常态化运作机制,充分发挥“生态卫士”综合执法的协调联动优势,做到关口统一、流程规范,确保执法过程无缝对接。围绕“最早发现、最快处置、最优质效”目标,采取视频巡查、实地巡查等方式,发挥公安机关点多、线长、面广和快速反应优势,变“事后处置”为“提前介入”。接到涉生态环境案件线索后,由片区民警或中心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及时控制嫌疑人,收集固定证据,做好先期处置,根据调查情况,交由职能部门依法处理,有效改变了以往证据固定不及时、行刑衔接不顺畅、先破坏后治理的被动局面。引入纪委监委和检察机关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司法部门对依法行政的指导。建立完善首问负责制度、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和考核通报制度,做到每周一例会、每月一会商、每季一联席、年终一总结,及时通报各单位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履责情况,协调解决问题,确保立案到位、处理到位、执行到位。中心自成立以来,共指挥调度基层派出所处置生态环境警情58起。通过打击整治,以往偷盗、毁坏林木,大面积毁坏农用地(林地)、电鱼毒鱼等易发、多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数据赋能,提升综合执法“智”的高度。充分发挥公安机关信息化、智能化优势,立足实战,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生态卫士”执法中心接入全县各类视频监控和数据监测点位4500余个,依托指挥调度平台,挖掘移动侦测、智能感知等数字化功能,提高分析研判和精准打击能力。借助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手段,结合车巡、船巡和人工实地巡查,构建形成“水、陆、空”三位一体和“点、线、面”结合的生态环境保护防控网络。中心自成立以来,通过视频巡查,共发现并处置各类生态环境警情68起,协助破获刑事案件4起,侦破靖安首起非法处置废机油犯罪案,查处多起非现场执法案件。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