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护绿水青山 共赴绿色发展 —— 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侧记
2025-07-09 11:21:46 来源:光明日报 字体: 默认 大 超大
光明日报记者 陈冠合 吕 慎
夏日贵州万物繁茂,爽爽贵阳山清水秀。7月5日至6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此举行,来自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名嘉宾、专家学者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商全球发展绿色转型”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和互学共鉴。
产业合作 培育绿色动能
“当今全球社会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与气候挑战,我们秉持着合作精神与共担责任的信念汇聚于此。”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凯恩在“贵州省国际友好城市绿色发展与产业合作”主题论坛上提出,应重新审视发展模式,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激发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经济增长。
如何携手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作为中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论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承载着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促进国际绿色发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功能。
贵州省人民政府省长李炳军在主题论坛致辞中说,近年来,贵州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期待同各国朋友一道,共商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的生态福祉。
“格鲁吉亚正与各国通力合作,积极推进国家绿色增长战略的制定工作。”格鲁吉亚伊梅列季州州长扎卡利亚尼表示,作为推动绿色发展与产业合作的平台,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发挥着关键作用,期待借此机会与各方开展合作。
“贵州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成绩斐然,在生态修复、绿色农业、绿色旅游以及数字经济推动绿色转型等实践,都为老挝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老挝科技和通信部副部长、老中友好协会副主席赛萨纳说,期待以中老铁路为纽带,推动更多绿色产业项目落地,让合作成果惠及两国人民。
“两山”转化 释放生态红利
今年恰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与创新”主题论坛上,各方围绕持续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典型经验进行分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实践探索开辟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境界。”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张玉军介绍,生态环境部先后命名572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40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探索形成了护绿换金、聚绿成金、借绿生金三种转化路径。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贵州省政协副主席、民盟贵州省委主委冉霞说,贵州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持续拓宽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两山”转化路径,不断畅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多元化路径,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
论坛正式发布《贵州省“两山”转化典型案例集》,共遴选30个典型案例,通过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保护、生态修复与系统治理、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乡村综合示范五大维度,全面呈现“两山”转化的多元路径与地方探索。
“贵州的实践为‘两山’理论提供了生动的佐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黄宝印表示,希望通过连续研究贵州转型发展、“两山”理论生动实践的案例,向世界阐释中国的理念、中国的成功道路。
机制创新 筑牢生态屏障
“我们的子孙后代理应享有一个人与自然真正和谐共处的星球。”所罗门群岛副议长莫里斯·托伊雷纳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说,论坛对生态文明的不断探索与中国的前瞻性理念、政策和行动一脉相承,为世界各国树立了鼓舞人心的典范。
如何守护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出席本届论坛的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应持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覆盖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投入力度最大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副司长王心同在“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补偿机制创新”主题论坛上介绍,目前全国已经有24个省区建立了30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其中,贵州大力推进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改革创新,率先将重点河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和月总水量保障情况纳入生态补偿范围,河湖生态系统质量与生态状况持续向好。
“中国不断完善环境立法、加强执行机制和司法能力,有效地建立健全了一套完整的综合环境法治体系。”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执行主任伊丽莎白·穆雷玛在“司法服务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主题论坛上说,特别是中国首家“环保法庭”——2007年成立的贵州省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保护法庭,审理了许多有影响力的案件,为法律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临萍表示,中国法院愿意不断深化同与会各方在环境司法领域的交流合作,为推动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