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 记者 齐琛冏】我国作为人口和农业大国,农林废弃物、城乡垃圾等生物质资源丰富。当前,生物质多用于发电或者给小锅炉供热,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位于江苏灌南县的一家轮胎企业探索运用生物质气作为生产“动力”,这是国内首个把生物质气化系统真正用到轮胎主产线供能上的案例,生物质气第一次走进重工制造业的“主战场”,更在助力零碳园区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轮胎制造开启传统天然气替代
灌南县作为江苏省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工业园区内多为用能强度较高企业。灌南县以“产品高端化、装备智能化、工艺现代化、效能绿色化、生产数字化”为方向,正推动县域经济的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坐落于灌南县的毅狮迈(江苏)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毅狮迈)聚焦国内新能源领域细分市场,生产制造新能源车轮胎产品。“轮胎制造需要稳定、高温、连续的蒸汽供应,之前几乎只能用煤气、天然气。”毅狮迈董事长张胜辉向记者介绍,该企业生产的轮胎出口海外,国际贸易规则和供应链体系亦对产品碳排放提出要求。
然而,传统高碳能源在环保和成本上都面临挑战。“随着环保标准的提高,我们必须找到符合标准的能源解决方案。了解到生物质这种能源方式,我们很惊喜。我们还专门请了环保部门和省里专家进行评估,结果让我们很高兴。”张胜辉告诉记者,生物质既是绿色能源,气化技术可行性又很强,锅炉占地又小,且供应商有丰富且稳定的燃料供应,是非常适合该企业的蒸汽制取来源。
他进一步介绍,在生物质供能技术方面,中裕智慧能源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在高温蒸汽供应上,生物质气化技术相比传统燃气和煤气更加符合环保和节能的要求。
中裕智慧能源集团总裁李报国介绍,毅狮迈的生物质供能项目采用“中裕投资+解决方案+项目运营”的一站式服务模式,“气化+锅炉+双能源保障”的设计路径,包括一台15吨级生物质气化炉、一台15t/h生物质锅炉、一台20t/h天然气锅炉,保障供能弹性。生物质锅炉及气化炉已于5月21日正式投运,系统整体运行平稳,实现24小时连续供汽。此次投产的生物质项目,将为该轮胎企业提供全年约11万吨稳定蒸汽供应,实现能源效率与生产效益的双重优化,助力企业低碳转型、高质发展。
生物天然气,环保又经济
毅狮迈的生物质供能项目所采用的能源——生物天然气,通常指的是通过生物质资源(如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餐厨垃圾等)产生的天然气。生物天然气具有清洁、低碳、可再生等特点,在能源转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李报国介绍,毅狮迈生物质供能项目按满产蒸汽量约11万吨计算,每年替代约13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折合能减排约4.3万吨二氧化碳,年节省成本约800万元。
这样的效果让张胜辉非常赞赏。在他看来,生物质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长期使用不会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与传统能源相比,这种替代方案更加稳定和可靠。“生物质供能不仅满足了排放要求,还帮助我们优化了生产流程。通过稳定的蒸汽供应,生产设备运行更加高效,减少了由于能源问题引发的停产、故障等情况。”
政策措施为生物天然气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在《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支持生物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发展,并完善规模化沼气、生物天然气等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扶持政策和保障机制。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燃气经营企业结合城镇燃气发展布局,开发建设生物天然气项目。
在智慧能源体系不断拓展的过程中,生物质技术的突破,正成为中裕打开绿色热力替代与深度降碳场景的关键一环。“这几年不断技术攻关,我们现在所推出的生物质能,产气、环保合格率、能源成本和天然气相比有了很大优势,能够帮助用户明显降低能源成本。”李报国表示。
助力零碳园区建设
生物天然气为工业制造业供能,不只是让制造业企业经济环保双赢,也在更高的层面上为零碳园区建设提供了可行路径。
今年正值“双碳”目标提出五周年,我国已进入实现碳达峰目标、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期。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作出明确部署“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零碳园区建设在政策引领下走实走深。
生物质能已被确定为中裕能源今年及未来一段时期重点发展的业务单元。李报国介绍,经过两年建设,公司已在生物质能供应端形成四项核心能力:原材料保障供应能力,公司自建原材料收储运供应链;生物质能系统优化集成能力;AI 智能运营能力,所有投运的生物质项目自规划建设阶段即同步植入智慧运营系统;以生物质能为切入点,带动多种能源互补与耦合,实现从单一企业、单一工厂减碳到零碳或低碳园区的“由点到面”升级,此模式已受到各级政府欢迎。
“国家层面出台政策提出建设零碳园区、零碳工厂,鼓励社会资源朝着零碳园区建设进行投资,这也为作为零碳能源的生物质天然气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李报国说。
他表示,中裕将以灌南项目为模板,向更多热负荷集中的工业企业推广该模式,重点行业包括橡胶、陶瓷、水泥、玻璃,推动区域性绿色制造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