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清民富,汉丹江畔的“绿色答卷”
2025-09-29 11:35:30 来源:陕西日报 字体: 默认 大 超大
“天上银河,地上汉水。”发源于陕西的汉江润泽着沿线百姓,更承载着“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国家使命。“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陕南三市用系统治水、全力护水、兴水惠民的实践,交出了一份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的答卷,彰显了新时代守护“国之大者”的责任与担当。
系统治理,彰显战略定力与治理智慧。“十四五”规划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摆在突出位置。汉中市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禁伐、禁牧、禁污染企业落户,并持续推进汉江源头生态保育、水土保持等工程。天汉湿地公园让“柔性治水”理念落地生根,依托江滩的天然形态串联水岛岸景,既成了市民朋友的“C位”打卡地,又成了300多种植物、30多种鱼类、90多种鸟类的家园。从源头管控到生态修复,从单点治理到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实践,生动揭示了“问渠那得清如许”的答案。
全力护水,筑牢国家水安全的坚强防线。安康市全面深化河湖长制,让护水责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从白河县村级河长的日常“体检”,到旬阳市女子护河队的义务坚守,再到跨区域的联防联控机制,护水责任落实到每一段河岸、每一个人,“守护清水”从政府责任变成了群众自觉。“清水送京津”这一共同的心声,已转化为坚实的行动与强大的合力,共同构筑了最广泛、最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
兴水惠民,探索生态价值转化的有效路径。商洛市不满足于守“好”水,更探索用“活”水,依托秦岭冷泉资源发展冷水鱼产业,注册品牌总产量稳居全省第一。清澈的汉江水既保障了京津的用水安全,又为陕南带来了增收提质的红利。这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最鲜活的诠释。
南水北调,利在千秋。陕西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守护好汉丹江的碧水清波是光荣使命。新征程上,要继续扛牢“国之大者”的政治责任,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以系统思维守护生态,以创新举措激活价值,让一江碧水浸润万家,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