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家解读 | 张继群:推进工业节水减排,为何要强化用水定额管理?
2025-09-04 11:28:30 来源: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 字体: 默认 大 超大
当下,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工业是最重要的用水部门之一,其节水效能直接关系国家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我国工业门类多、工艺流程复杂,不同行业与生产环节的用水量差异显著,在此背景下,依据工业门类、工艺流程等分类制定用水定额,成为工业节水减排的关键举措。定额管理提供了“精准标尺”,促使工业企业从源头上重视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针对用水定额相关问题,记者对水利部节约用水促进中心副主任兼总工程师张继群进行了专访。
问:当前我国工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状况如何?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对于促进工业节水减排有何意义?
张继群: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需求量持续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加之利用效率总体不高,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都面临水资源短缺的挑战。我国工业门类齐全、企业众多,根据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工业用水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16.4%。
用水定额是衡量节水的技术标准和重要依据,用水定额管理是强化节约用水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对于优化水资源配置、提升工业领域用水效率、推动用水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约束和引导作用,有利于促进工业用水的全过程管理和全链条节约,引导用水单位更加重视用水定额、主动掌握用水定额、严格执行用水定额,深挖行业节水潜力,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问:目前我国工业定额用水体系建设情况如何?《关于全面构建节水制度政策体系的意见》中提出根据工业门类、工艺流程等分类制定用水定额,这一要求的科学性和必要性体现在哪?实施重点用水行业用水定额贯标和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对水资源管理会产生哪些影响?
张继群:目前,水利部制定发布70项推荐性国家工业用水定额,在黄河流域制定发布4项强制性国家工业用水定额,覆盖火力发电、化工、钢铁、石油石化等重点工业行业,总覆盖行业用水量占全国工业用水总量80%以上,基本建成覆盖主要工业产品的国家工业用水定额体系。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均结合当地实际发布了工业用水定额,基本覆盖本行政区域用水量较大的工业行业和产品。
国家工业用水定额的制定以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用水现状和需求、主要用水环节构成、节水潜力等资料为基础,以覆盖不同地区、单位和生产工艺的经济数据、用水计量和监测数据为依据,在考虑企业生产规模基础上,深入剖析生产原料、工艺(工序)、产品类型等对企业用水效率的影响,综合考虑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等因素,合理确定用水定额指标。
用水定额贯标通过组织企业采用上年度数据对照国家用水定额的先进值、通用值(限定值)进行检视,全面落实用水定额管理要求,采用节水技术改造、优化生产工艺等措施,减少企业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以“选树标杆、激励先进”为核心,树立绿色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水效领跑者示范效应带动全行业节水,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问:黄河流域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进展如何?制度实施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有何作用?
张继群:黄河水资源天然禀赋不足,节约用水既是破解复杂水问题、推进生态文明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2024年水利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在黄河流域实行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的意见》,明确在火力发电、宾馆等20项工业和服务业实行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2025年4月先行发布火力发电等6项强制性用水定额,年底拟制定完成钢铁等14项强制性用水定额。为确保强制性用水定额稳妥实施,综合考虑实施强制性用水定额所需要的技术改造、成本投入等实际,各项定额结合行业特点分别设置了不同过渡期,帮助和引导用水单位有时间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加强内部管理,淘汰落后产能、工艺、产品设备。
此外,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沿黄九省(自治区)相继出台了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实施办法,构建起全流程、全链条、全要素的管理体系,为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坚实支撑。
实行强制性用水定额管理制度是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制度的实施对于强化流域节水管理、推动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促进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